《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1一、考虑学生已有知识,合理安排复习内容
在学习《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之前,学生已有加减混合、乘除混合、乘加、乘减、除加、除减的学习经历,加减混合是在一年级上学期学习的,只需要学生把第一次运算的结果记在心中,再完成第二次运算,写出结果;乘除混合是在二年级上学期学习的,学习过程与加减混合相似,直至四上,学生才正式学习用递等式完成两步混合运算的计算。为了让学生顺利地掌握本课的学习内容,我在复习环节设计了10道两步式题(4题含有同一级运算,4题含有乘(除)和加(减)、2题含有括号的两步式题),试教中发现安排含有括号的两步式题对新课中学生列综合算式可能有一定的干扰(好多学生列出的综合算式中前后两个乘法都加了括号,当然出现这样的算式也很好),因此在后来的课堂中删除了这两题,并且也调整了上面8题的出现顺序。离学生思维最近的是乘(除)和加(减)的混合运算,因此先出示了4题乘(除)和加(减)混合的,而后出示含有同一级运算的, “试一试”的教学用到这部分内容,这样的出现顺序与教材的编排相吻合。更多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二、注重“算”与“用”的结合
新教材没有单独编排应用题,除了有侧重地安排“解决问题的策略”外,大部分解决问题的教学都结合在其他内容的学习中进行,因此,在计算教学中要注重“算”与“用”的结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算理。本课的练习中,我安排了两个解决问题,即“想想做做”的第4、5题。第4题与例题较相似,求两商之差,一是巩固所学的列综合算式,按正确的运算顺序计算,二是训练学生从问题想起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引导学生理解“人均居住面积”后,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列式计算,但是我又让学生说说数量关系,显得过于罗嗦,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以致第5题未能解决。我们平时计算的教学和练习,倘若能结合实际情境,学生就能真正理解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道理,这样就能把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的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算”和“用”和谐交融。
三、正确对待和合理利用课堂生成
课堂是个充满未知的场所,每一刻都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或尴尬。在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后,要求学生能列综合算式的尽量列综合算式计算,课堂中出现了这样三种算式:12×3+15×4,(12×3)+(15×4),(12+15)×4-12。前两种都在我的预设中,第三种在两次试教中都未曾见过,我默默地告诉自己要冷静,处理不当,会出现科学性的错误。我观察学生的反应,一脸茫然,看来把这个问题抛给当事人,是再合适不过的了。请韩黎说明自己的想法,先算一副象棋和一副围棋的总价,乘4是都看做买4副,然后在总的价钱中减去一副象棋的价钱就是李老师一共要付的钱,多好的想法啊,这个算式就有了存在的理由,也让我临时调整了课堂总结,本打算到 “想想做做”第3题直接说说运算顺序就下课的,但觉得何不妨用这个算式开启下一节课的学习呢,于是便有了:课后请大家预习下一课的内容,完成韩黎的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既尊重了学生,又顺利地过渡到后续的学习。
至于(12×3)+(15×4),我采用了迂回的战术,允许学生有这样的想法,顺势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联系实际情境学生想到先算括号中的,再把两部分价钱相加,何况计算的结果和分步算式一致,有括号的综合算式暂告段落,回到12×3+15×4,在此观察算式,揭示课题,探究运算顺序,算出结果,沿着我既定的方案进行,再折回,两式比较,没有括号的算式中先算了乘法,有括号的算式中也是先算了乘法,那括号就可以不用了,也说明了数学的简洁性。
当然在本节课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如对学生的评价比较单一,未能营造出应有的课堂氛围,教学中几个的细节处理还不够细腻,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会不断地摸索、尝试。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2加减混合是在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在计算方法上没有什么大的问题,那么我就重要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本课是从学生熟悉的乘坐公共汽车的生活情境引入的。教学时,我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情境图中的“动作过程”,提出问题,并联系过程列式计算。这类加减混合式题是在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运算顺序与连加、连减的顺序相同,所以教学时让学生进行类推,先填好分步计算的第一个竖式,并计算出得数,再填写第二步计算的竖式,并计算出结果,然后让学生自己想简便写法的竖式。把学生的主动探索和老师的适时引导有机结合,使学生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学习能力。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情境图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和计算顺序。所以在例题和“做一做”的练习中注重让学生说图意,根据图意列式计算,以更好地理解计算顺序。 值得欣慰的是,学生对于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还是掌握较好的,计算速度也较快。这部分内容是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知识,是学生在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练习。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因为一年级已经学习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因此这节课的重点放在学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中需要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结合情景图例1,先按照运算顺序,分步列两个竖式计算,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怎样写就比较简便?简便在什么地方?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两个竖式连写比较方便。在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中,让学生结合连加的竖式写法类推出来。这样既巩固了前面的知识,又给了学生思考的空间,整节课的效果很不错。在进行巩固练习时,我采用一贯的方法,让全班学生每人出一道题,内容可以是连加的、也可以是连减或加减混合的。然后全班一起计算,教师强调书写格式和进位、退位的计算。这样感觉学生计算自己出的题兴趣很高,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和思考能力。 在本节课中发现不足的地方是学生在自己出题时考虑不是很周全,有的题最后的结果可能超出了100,这样就给学习困难的学生增加了难度。另外还有学生在计算的
过程中进位和退位容易出现错误,审题不是很清。需老师在以后的练习中注意这方面的指导,让学生认真审题,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3混合运算”一课是在小学生学习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并且学习了用分步解决乘加、乘减两步计算的问题的内容.。根据二年级小学生年龄小,思维直观的特点,课堂上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的教学手段,创设了购物情境提出问题,在结合具体情境中学生了解到在一道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时要先酸乘法,再算加或减法,体会混合运算的意义,逐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课堂上 ……此处隐藏7436个字……生预习,结果第一节的教学效果特别差。第一个问题是加减法统一变加法,学生不会变,有两种现象:加法又去减法,减法变加法时减数应该变相反数,结果没有变。课前,我专门让学生练习两个数的减法变形,还复习了变形口诀“两遍一不变”,学生做得很好,口诀也记得很牢。并且我还在黑板上进行了两个例题的示范,从变形到省略符号。结果学生在进行混合运算的时候,但学生不知如何变形,甚至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情况。这让我非常的郁闷,不知道哪个环节出错了。在一班出现这样的情况,在二班上课也出现乱变。课下我就反思,是不是我讲的太快了。还是说我在黑板上展示,没有让学生展示做题的内容。第二节课课前先进行复习,然后让学生做,挑选学生板演,板演的结果还是没有达到我的预期。及个别的学生两节课了,完全就不知道在干什么?我挑选了已经掌握方法的学生直接坐在他们旁边充当小老师,给他们讲解,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在学生练习和板演的时候,我不断的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给他们指出来。可能就是我认为这个比较简单,但有的学生对于加减运算,可能掌握的还没有十分的牢固,现在进行混合运算,看到这么多有理数完全蒙圈了。也有一部分同学可能是练习的比较少,还在混沌之中需要再加强练习,最终达到会对知识更清晰的理解。当然这里我也发现两个问题主要在于我,一是每个题可能我说的比较多,没有让学生说,说其实也就是说方法说技巧,说的多了自然就会做,出错的几率也就少。另一个就是加大学生板演的范围和次数,板演中学生更容易暴露出问题,针对问题对症下药。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确实比较复杂,计算量比较大,学生既要进行变形,还要进行省略,还要进行简便运。不仅要考虑符号,还要考虑算理和结果。每一步都需要学生细心耐心用心。初一的学生毕竟还比较小,加上小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于他们学习代数没有优势,所以我在后边的教学中一定要耐心。这两天课堂上学生练习效果差,我比较心急,失去了原有的耐心,控制不住情绪对学生发火,学生自信心估计受挫。加上最近课堂上对于学生的表扬逐渐减少,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减弱,影响学习效果。教学最需要的就是耐心,只有老师耐心了,学生才能耐住性子,在不断试错中获得自信。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14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学习混合运算,一是进一步学习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二是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正确主要根源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本单元要学习的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是在前面学习的同级两部运算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因此首先要注意之前所学的只是对本单元知识理解的负迁移效应。
在课堂练习中会发现,部分学生可能会出现将同级的两部运算顺序与不同级的运算顺序想混淆,同级的两部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那么学生在学习本单元知识时会很自然地联想到这一点,认为也是从左往右进行运算。所以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一定的情景,是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体会到运算顺序并不是都是从左往右的,而是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从而掌握先乘除后加减的四则运算。
在二年级上册中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中学生已接触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但在教学中并没有强调必须列综合算式。在学习本单元时,部分学生还停留在一步计算来解决问题的思维上,有的甚至读不懂题的意思,教学难度较大。只有个别学生能列出综合算式进行计算。尤其是对于小括号,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知道了小括号的作用,但在解决问题时总是不知道该不该添小括号。如碰到先乘再减并且乘号在后面时,本来不用添括号的,可好多学生一想到后面的要先算,就把括号加上去了。所以在解决问题时,学生对小括号的使用并不真正熟练掌握。我就在练习课中,增加对小括号的训练,从而进一步巩固小括号的正确使用。我出示一些分步算式,然后让学生把两个分步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列出综合算式,并且能正确使用小括号。
学生在独立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要首先教会学生都会题意,看出哪些数学信息,可以通过简单画图等方式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根据分步算式在列出综合算式,目的是进一步巩固两部混合运算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是学习数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我更觉得要根据实际生活中问题的存在,来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更加深入的学习数学知识,提高认识水平和能力。因此,本单元的第一部分混合运算的学习也要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来,第二部分的解决问题主要是对混合运算知识的巩固与提升,特别是解决问题过程中策略的选择尤其重要。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15《含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执教《混合运算》,准备充分、设计合理、层次清楚、过程紧凑,教学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情境的创设
“数学源于生活”。课堂上再现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从中自然地提出数学问题,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计算教学紧密结合,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便于学生积极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解决问题。情境的创设也能促进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
2.利用生活经验,促进学生感悟与理解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初步体会,逐渐学会,学习思辨,掌握技能。
3.突出算理,分清运算顺序
学生刚学习两步计算式题时,对运算顺序较难理解,往往难以灵活运用,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明确算法。第一个问题,在学生列出分步算式的基础上,引导把两个一步计算的算式合成综合算式,使学生体会综合算式的含义,并根据数量之间的关系尝试计算,理解运算的顺序;第二个问题,则引导学生直接列出综合算式,帮助学生联系数量关系理解其运算顺序。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4.注意新知与旧知的矛盾冲突
第一个问题解决“乘加混合”,学生还是习惯地从左往右,但第二个问题“乘减混合”,显然不能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与学生原有的认识组织产生认知冲突,抓住这个时机的运算顺序的教学
5.注重数学思考
坚持让学生在列出算式后说说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注重了思维的表述,又让学生明白要先算乘法的道理。注意对同类题的比较,通过比较归纳出含两级运算的计算顺序,有利于学生掌握。
6.重视对错误的诊断及矫正
教学中重视学法指导,尤其是充分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进行辨析。学生出现的错误主要是
(1)格式问题:等于号的对齐;
(2)运算顺序:学生在理解了运算顺序之后,有些前面是减法、加法后面是乘法的混合算式,学生往往是将后面的结果写在前面。通过
(1)强调算法: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乘法;
(2)针对出现的错误情况展示,进行纠错;
(3)算法强化练习进行诊断及矫正。
改进之处:
1.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在做混合运算时要教育学生养成:整体观察—分清顺序—认真计算—全面检查的习惯。
2.教学中前松后紧,要加大练习的量,通过有层次、有坡度的练习,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运算顺序。
3.语言要严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