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湖山听泉教学反思

时间:2024-06-19 20:29:15
鼎湖山听泉教学反思

鼎湖山听泉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鼎湖山听泉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鼎湖山听泉教学反思1

谢大光把泉之声比作乐之声,带给我们美的享受。那么乐之声怎么去表现呢?我们再来看看这个片段"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水下滩 水泉冷涩弦凝绝 凝绝不通声渐歇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 四弦一声如裂帛"这是白居易《琵琶行》中的片段。

看看作者是怎么以丰富的想象,准确的语言给我们表现琵琶曲的。在这里先让学生说说都有哪些比喻,从这些比喻中看出该曲有什么特点,并模拟该音乐变化的旋律。在此环节中大家的情绪都是十分兴奋,积极地摹拟着该曲旋律。课堂上一片乐声。接着又播放《十面埋伏》让大家对照文中所写去欣赏,体会。这时无需过多的言语,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在音乐中找到相关的词语句子。丰富的想象,精美的语言,准确的表达,此时带给学生的是无以能说的感受。

鼎湖山听泉教学反思2

师:同学们,上两节课,我们随着作者,披着薄雾,踏着泉水,穿过密林,来到了岭南古刹庆云寺。一路上,我们已经初步领略了鼎湖山的泉声。同学们一定还记得,刚过寒翠桥,就听到……”

生:随着优美的音乐声朗读了起来。

这样的导入,显然比我以前那种“同学们,我们上两节课学习了第一、二、三自然段,现在我检查一下大家的朗读情况”的程式话导入更有情趣,更有吸引力。在这样的情境之中让学生复习学过的内容,学生会更感兴趣,对今天要学的内容也会更期待。

又如在指导学生朗读第四自然段时我是这样的:“同学们,入夜,山中万籁俱寂。这时候,作者躺在床上,正在用心细细地聆听、辨识、品味一路上听到的各种泉声。而且,在心里不断地对自己说着些什么”我在说这一段话时,从表情到手势到语气,安详宁静,学生从中感受到,泉动而夜静,以动衬静的美妙意境。生活有酸甜苦辣,心境有喜怒哀乐,在读书中也能有这样的体会,从而吸引学生读书的兴趣。

师:请大家自由轻声读课文第四段,体会这段课文中最精彩的地方在哪里?

生: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那像琵琶一样清脆的,是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那像大提琴一样厚重回响的,是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那像铜管乐队一样雄浑磅礴的,是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

师:(出示这四句话)

请大家再次读这四句话,体会这四句写泉水的话美在哪儿?

生:这里的四个句子都采用了比喻句。

师:(默读课文)这儿四个句子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把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比作小提琴轻柔的声音;把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比作琵琶的清脆的声音;把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比作大提琴厚重回响的声音;把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比作铜管乐队雄浑磅礴的声音。

生:四个句子的句式都基本相同。

生:句子的形式都是“那像_______一样的,是_______的声音。”

“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那像琵琶一样清脆的,是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那像大提琴一样厚重回响的,是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那像铜管齐鸣一样雄浑磅礴的,是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课文通过这些打比方的句子,把泉声写得很具体,只有真切地去感受,才能体会到泉声的美。在教学时,将本段的朗读采取了不同方式,再现美妙的情境。在学生充分读之后,体会泉水的不同特点:轻柔、清脆、厚重回响、及雄浑磅礴,很好地诠释了鼎湖山的泉声,声音由清脆到雄浑,由悠扬到高亢,就如一曲美妙的课堂交响乐!学生入情入境,情绪高涨。

考虑到本班学生大多为农村的孩子,见到过泉水的学生肯定不多。因而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验,是很有必要的。于是,课前我做了个课件。课上,我和学生一起欣赏泉水、到庆云寺,听泉声,读课文。有了媒体的辅助,学生再读再想象各种泉声就有了一定的依托,学生的朗读做到了入情入境。

人间处处有生活,生活处处有语文。教会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多看、多听、多想,从身边的事物中获取学习语文的信息。阅读是一个感悟、积累的过程。引导学生品味、朗读、背诵更是积累语言的一个重要方面。

鼎湖山听泉教学反思3

古人云:"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 《鼎湖山听泉》一文中,作家谢大光以细腻的笔触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淡雅的山水画:细雨蒙蒙,薄雾漫漫,泉水淙淙,绿树郁郁。本文记叙了游览鼎湖山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其中的第八自然段因对泉声传神的描绘而成为文中的最精美之处!在本课教学中我要解决的就是让学生如何得"鱼"(体会到作者描写之精妙),并学会去"渔"(模仿作者的写法写出自己的感受之美)。我要让学生不仅能够充分欣赏到文章的优美意境,而且能够学习作者准确传神的语言表达,使学生的思维完全放飞。

《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学会捕捉事物的特征,激发想象,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在学习作者精彩的描绘片段之前,我播放了各种各样的泉声,或低吟、或激昂、或雄壮、或深沉地萦绕在学生的耳畔,并配以泉的各种姿态的生动画面,学生仿佛真的穿越空间来到了古朴、幽雅、寂静的庆云寺和作者一起美美的听泉呢!在这样的氛围中,我引导学生,都听到了些什么,泉声都各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不同。如果用比喻的手法,你会怎么比?由于学生已经如临其境,所以他们的感受丰富而又新鲜,表达时畅所欲言,都能有所比较地说出泉声的不一样之处。至于比喻,有的说像二胡,有的说像狮子吼,有的说像下雨。都挺有新意的。

鼎湖山听泉教学反思4

《鼎湖山听泉》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作者用优美流畅的文字再现了鼎湖山引人入胜的泉声,抒发了作者对泉声的喜爱之情。教学时,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自主品味文中之景,感受文章之情,形成语言积累,产生情感共鸣。语文学习从一定意义上说是对生活的体验。“境由心造”,《鼎湖山听泉》所描绘的泉声之美是自然之美,而对大自然的亲近之情则是人内心的感受和情感之美。我通过引导学生听音乐、看画面、赏读美文,体验课文语言文字之美,感受文章的意境之美。这一堂课,我感觉是不理想的。学生没有兴趣,课堂的氛围是沉闷的。我想主要的原因应该是——我预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需求不吻合。

我预设的教学目标是:

1、了解课文每个自然段的意思,从而掌握分段的技巧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一、从学生的学情以及表现出来的状态来看,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分段的技巧,他们是不感兴 ……此处隐藏13150个字……潭的声音。

请大家再次读这四句话,体会这四句写泉水的话美在哪儿?

这里的四个句子都采用了比喻句。

(默读课文)这儿四个句子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

把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比作小提琴轻柔的声音;把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比作琵琶的清脆的声音;把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比作大提琴厚重回响的声音;把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比作铜管乐队雄浑磅礴的声音。

四个句子的句式都基本相同。

句子的形式都是“那像_______一样的,是_______的声音。

设计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给予他们充足的阅读、思考空间。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感受泉水的美,感受四句句子本身在结构上、修辞上所具有的魅力。

如文中“泉水绕过树根,拍打卵石,穿越草丛,流连花间”这句,它有着明显的拟人效果,怎样才能让学生也悟到这一点呢?先请一个朗读比较好的同学连续读三遍,然后留一点暗示,给一点启示:“老师第一次读到这里的时候,眼前出现的是清纯的泉水,第二次再读的时候,仿佛这些泉水都有了生命,第三次再读的时候呀,眼前看到的仿佛已经不是泉水,而是……什么呢?现在请你们也来读读,看看能读出什么形象来。”学生很快就想到了“顽皮的小孩”、“天真活泼的小姑娘”。这就说明学生已经读懂了这句话,体会到了它的表达效果,这样岂不是既知道了“拟人”这个表达方法又进行了朗读训练。

抓住作者的写作目的再次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如朗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时,先让学生联系全文说说泉水对于鼎湖山的作用,然后有感而发:“是啊,清泉使鼎湖山草丰林茂,清泉使鼎湖山成为风景名胜,清泉使鼎湖山上的庆云寺里繁花似锦,古树参天。清泉滋润了大山上的草木,清泉养育了大山厂的人民。”学生就随即深情地朗读:“朦胧中,那滋润着鼎湖山万木,蕴育出勃勃生机的清泉,仿佛汩汩地流进了我的心田。”说明学生从课文中读出弦外之音来——要珍惜水源。愿它永远清澈明净,愿它永远音乐般美妙,愿他永远流进我们的心田。

阅读教学,是要让学生读出情趣,读出方法,读成习惯。不光让学生在课内爱读,课外也爱读;不光爱读课本,也爱读其他读物;不光是在有人要求的情况下爱读,没人要求的时候也爱读;不光现在爱读,将来也爱读。那才是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

鼎湖山听泉教学反思14

“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鼎湖山听泉》一文,作家谢大光以细腻的笔触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淡雅的山水画:细雨蒙蒙,薄雾漫漫,泉水淙淙,绿树郁郁。本文记叙了游览鼎湖山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其中的第八自然段泉声传神的描绘更是精妙绝伦,成为文章最精华的部分!在本课教学中首先要学生体会到作者描写之精妙;其次,进一步让学生去学习他的精彩的描写;最后,因为本文是一篇游记,而学生虽然有很多旅游的经历,也写过一些游记,但很多都成了流水账,所以借这篇文章也正好学习一下如何写好游记。我要让学生不仅能够充分欣赏到文章的优美意境,而且能够学习作者准确传神的语言表达,使学生的思维完全放飞。

为此,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抓住关键,自我感受

《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学会捕捉事物的特征,激发想象,力求有创意的表达。既然题目是“听泉”那我们先从“夜听泉声”的段落学起。在这段精彩的文字出现前,我利用多媒体充分拟造了一个静静听泉的氛围,再加上生动画面,引导学生“辩识、聆听、体会”,并且表达出自己的感悟,由于学生已经如临其境,所以他们的感受丰富而又新鲜,表达时畅所欲言,不受文本的限制。在这之后,我们就听泉的段落进行文本赏析,学生就更有感触了。再将自己的表达与课文的描写结合起来,比较,就容易找到自己语言的不足。然后对自己的段落进行再加工,完成语言练习的教学目标。操作下来,学生的反应还不错,但是最后呈现出来的语段练习结果,比较机械,有些套公式的感觉。语言训练的效果不明显,还是学生的思维没有完全打开。

但是通过这一环节中学生“听泉、辩泉、说泉”的活动,学生有了体验的基础及表达的欲望,这种情况下我再让学生学习作者描写自身听泉感受的语句,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从而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提高,情感得以升华,这样更容易领会课文的主旨了。 学生通过以上几个环节的体验和感悟,自然在胸中流淌着美的情感,涌动着美的语言,在此基础上,我稍加点拨,在反复品读中体会语言的优美和精炼。呈现给学生的是生动的情景和实实在在的文本。学生只有在自己感悟、体验的基础上充分阅读之后,才能与作者产生共鸣,因此,课堂上才能有学生独到的深入解读。

二、分析课文结构,学会剪裁

鼎湖山听泉》是九年级上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游记,而学生刚由暑假回来,大多刚经

历了旅游,正是写游记的好时机。于是,在处理这篇课文的时候,就采用阅读与写作结合的方式。

《鼎湖山听泉》这篇游记最大的特点是,选取了鼎湖山的一个角度,它的泉水。鼎湖山是广东省肇庆市著名的旅游景点,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宝石”,可写的东西很多,作者并没一一赘述,而是围绕“泉水是鼎湖山山的灵魂”来组织材料,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我们学生写游记,往往是流水账,走马观花,看到哪写到哪,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使得文章结构散乱。而这篇文章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写游记,也要“以小见大”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一个点,由此出发,结合游踪,来组织材料,这样的游记才是有个性的,与众不同的游记,而不是一段景区介绍文字。

例如,有同学写游览上海,取题为《快和慢》选取了白天上海地铁里的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的景象,和夜晚外滩恬静慵懒的景象,最后总结出“将快与慢结合起来酌情调度,用雷厉风行的速度认真做事,用香茗淡浓的色味来品尝人生,这或许才是最真的生活”写得多好,这样的游记,才算是真正的游记。有游览,有感悟。这样的设计我觉得才是有效果的。

鼎湖山听泉教学反思15

1、一般来说,我们常用的理解词语的方法是这样问学生:"规模宏大"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或者说你是怎样理解"规模宏大"这个词的?教学中,在学生说出"规模宏大"这个词时,我随口说出了"由‘规模宏大’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这个问题。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感受到由于这个问题,学生不仅理解了词语,而且激活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学生的学习状态亢奋,我立即意识到这是一个更有效的理解词语的方法,应当教会学生。于是,接下来我以同样的问法引导学生理解了描写庆云寺和景物的其他词语,在理解的过程中,学生还能联系前后内容相互解释词语,比如说到"二百多年"想到了"明代"等。这样学生对整个一段的理解应该是非常深刻的。

2、抓住关键词语感受这个一段的内容是我课前预设的,目的在于理解课文的同时能帮助学生积累一些词语。由于这一段是课文的次要内容,课前也并未曾准备引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但由于"由‘规模宏大’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这个问题的出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超出了我的预设,这才又生成了另一个水到渠成的环节——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有关的词语和句子。

《鼎湖山听泉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